其实产生“爆炸”和产生“燃烧”所需要素差不多,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而在矿井中,前两个条件基本具备,第三个条件,就来自工程商介绍的摄像机,因为普通摄像机的密封性能不可能阻止可燃气体进入机体,而普通摄像机的电子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时,都有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于是遇到进入机壳的可燃气体,这样安装的摄像机不但起不到安全的初衷,倒成为了一个“定时炸弹”。
而真正的防爆摄像机的制造原理,也无非是为了让以上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才真正起防爆的作用,最早的防爆摄像机,以“本安型”防爆型式为主。
“本安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摄像机内部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之下。在摄像机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由“本安型”摄像机造价比较昂贵,现市场上很少见到。
当然之后还出现过在“正压型”防爆型式,在摄像机内保持持续的空气或充入惰性气体,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通过外壳进入摄像机内部。至于用“浸油型”和“充砂型”防爆型式的摄像机上安防市场也出现过,只是数量极少。
目前市场上防爆摄像机最常见的是一种“隔爆型”防爆型式,它是把摄像机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把摄像机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摄像机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于是许多以生产这种隔爆外壳为主安防企业。
所以防爆摄像机应用在十分危险的场所,咱们国家对危险场所在防爆等级定义中很清晰,就是指由于存在着易燃易爆性气体、蒸气、液体、可燃性粉尘或者可燃性纤维而具有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典型的危险场所,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爆炸性物质的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煤矿井下(由于煤层中不断渗透出的甲烷气体而形成的工作环境)等等。
安防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安防,监控,防盗,安防监控,安防器材,安防设备的新闻资讯和O2O电商导购服务,敬请登陆安防之家:http://anfang.jc68.com/